图为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北溪”天然气管道一处泄漏点。(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
最近,“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瑞典检察院负责调查该事件的公共检察官日前表示,虽然理论上不排除由独立组织实施爆炸的可能性,但目前调查结果显示,爆炸由国家行为体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可能性最大。
2022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谁是祸首?半年多过去了,真相依旧扑朔迷离。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欧在调查该事件上的态度。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引述一名欧洲外交官的话称,“不要谈论‘北溪’”如今已成为北约和欧盟决策者开会时的不成文规定。为何美欧政界及西方主流媒体对“北溪”避而不谈?真相到底如何?重重疑云笼罩之下,“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真的会沦为一个不能说也解不开的秘密吗?
事件存在哪些疑问?
2022年9月底,“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部分出现4处泄漏点。瑞典测量站当时在管道发生泄漏海域探测到两次强烈水下爆炸,各方普遍认为管道遭蓄意破坏。事件发生数日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开始独立调查,至今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在此期间,围绕“谁是幕后黑手”这一关键问题,各方猜测、爆料纷纷扬扬。
今年2月,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西摩·赫什发文称,“北溪”管道系遭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人员秘密破坏。对此,美国政府予以否认。3月7日,美国媒体以美政府官员为消息源报道称,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制造了该起爆炸事件。乌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随即否认乌方与爆炸事件有关。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是一起国家层面的恐怖袭击事件。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综合各方信息来看,目前有两点判断比较肯定:一是“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是一次人为破坏;二是这次破坏可能有跨国的官方背景支持,一般组织不具备如此强的袭击手段和战术协调能力。
“具体来看,当前‘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主要存在三大疑问:首先,最大疑问是直接肇事者是谁。事件发生后,美、欧、乌、俄各方相互指责,但都没有拿出确凿证据;其次,西方国家对该事件的态度耐人寻味。这起事件涉及袭击重要民用基础设施,影响重大,性质恶劣,然而西方国家和媒体却几乎一致保持沉默,不仅对西摩·赫什的报道采取选择性漠视,而且对俄罗斯呼吁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的倡议采取消极甚至反对态度;第三,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对该事件展开调查,为何进展缓慢?是因为调查取证困难,线索缺失,还是调查结果过于敏感,迫于巨大的外部压力不敢公布?”王震说。
西摩·赫什日前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将矛头再次指向美国。他表示,美国想通过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来敲诈俄罗斯。在2月发表的长达5000多字的重磅报道中,他详尽叙述了美国国安部门策划、美国总统拜登亲自下令、美国海军实施、挪威军方配合,最终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整个过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俄罗斯与欧洲研究所所长赵柯向本报记者分析称,“北溪”天然气管道是关乎欧洲能源安全的一条重要大动脉,涉及几乎所有欧盟国家的能源利益。如此重要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后,除了欧洲相关国家出人意料的平静反应以及拒绝与俄联合调查的反常态度之外,美国在该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也是一个重要疑问。
“众所周知,多年来美国一直反对‘北溪’天然气管道,试图通过制裁及其他手段干扰和阻止管道建设,不希望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太过紧密。而客观来说,美国确实是此次‘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战略受益方。”赵柯说。
美欧为何态度躲闪?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真相扑朔迷离,同样吊诡的还有美欧政界和多数西方主流媒体对调查该事件的躲闪态度。
《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称,尽管“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一事引发很多人的好奇和猜测,但一些西方官员并不急于弄清楚炸毁该管道的究竟是谁。在缺乏具体线索的现状下,令人尴尬的沉默占了上风。该报引述一名欧洲外交官的话称,这就像家庭聚会上出现的一具尸体,每个人都能看到那里躺着一具尸体,但却在假装一切正常,“最好还是不要去知道(真相)”。
美国全美拉美裔记者协会创始人胡安·冈萨雷斯指出,美国媒体与国会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缺乏关注,“媒体似乎一点也不感兴趣,不想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美国国会也没有人就此提出质询”。
美欧政界和多数西方主流媒体为何避谈“北溪”?
“首先,该事情的调查尚未得出最终结果,相关讨论不免涉及各种‘阴谋论’,这势必会影响欧洲以及北约内部的团结与信任。其次,俄乌冲突爆发后,‘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政治正确’,与此相关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也被高度政治化。在此背景下,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讨论很可能会被指责为对俄罗斯抱有幻想,政客们未必愿意冒这样的风险。”王震指出,对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国家来说,它们是“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受害者,境地实际非常尴尬,既要忍受“断气”造成的国内通胀压力,又不能流露出对俄能源的留恋,在能源独立和战略自主等方面都相当被动。
赵柯认为,美欧回避态度的背后是双方对各自所谓“大局”的顾虑。“在欧洲看来,俄乌冲突导致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欧洲安全格局遭受破坏,欧洲自身地缘政治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当前,最重要的是恢复欧洲安全格局,这离不开美国的军事支持。美国方面则希望借俄乌冲突彻底削弱俄罗斯在军事方面的对美挑战,要达到这个目的,同样需要欧洲的配合。美欧都意识到,‘北溪’是一个极易激化双方分歧的话题,如果调查进行下去,很有可能损害跨大西洋联盟的团结。因此,美欧非常默契地选择以‘大局’为重,不愿在当下触碰‘北溪’这个极具争议、容易加剧美欧冲突的话题,以免影响各自最为看重的战略安全。”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言,西方官员宁可不知道元凶是谁,也不想发现本国盟友要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承担责任。
“北溪”之谜能解开吗?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呼吁开展客观、公正、专业调查的声音此起彼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发生至今已超过半年时间,尽早查明真相,公布调查结果,事关全球跨国基础设施安全,也事关国际法治和正义。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此前也曾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是欧洲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首次遭到攻击,应该被视为恐怖袭击事件。匈方支持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和详细的调查,让国际社会了解真相。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真相究竟何时才能浮出水面?或者说,世人还有可能获知真相吗?
王震认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结果存在三种可能性:“一是相关国家完成调查后公布真相,事实大白于天下,这是国际社会最期待的结果;二是相关国家在完成调查后,以保密和国家安全等名义将结果封存起来,拒绝公布事实真相,以避免对相关国家和当事方造成负面影响;三是一些国家以调查为名发布虚假信息混淆视听,阻挠国际社会进行客观调查。从目前某些国家拒绝进行国际联合调查的情形来看,第二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即相关国家以各种名义拒绝公布事实真相或选择性公布调查结果。”
无论真相如何,“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能源安全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并将日益深化。
芬兰《赫尔辛基时报》指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后果,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工业遭受巨大损失,欧洲能源价格飙升。
“一些重大事件的真相可能永远不为世人所知,但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或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无疑将产生重大的地缘政治影响。”赵柯分析称,一方面,“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客观上基本切断了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能源合作纽带,使得欧洲即便想维持或恢复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但在物理条件上已变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目前欧洲政界、舆论界仍有不少人接受美国方面的说法,认为可能是俄罗斯破坏了“北溪”天然气管道,这进一步加剧了俄欧之间的对立情绪。
王震指出,短期来看,“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使得部分欧洲国家不得不减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并为“页岩气革命”后的美国能源更好、更快地进入欧洲市场创造了机会;长期而言,该事件进一步凸显出北约在应对所谓“俄罗斯威胁”方面的战略价值,打破了未来俄欧之间和解与合作的幻想,阻滞了欧洲走向更大战略自主的步伐。
标签:
精彩推荐
大家好,小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电脑怎样语音输入文字,电脑怎么语音输入文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突破25万!伊金霍洛旗最新常住人口数据公布
教坛之星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县教育系统2023年“巾帼敬业标兵”“巾帼敬业岗”表彰大会上,桃江二中语文组...
《向往的生活7》已经开始录制了,自何老师与黄老师开车回归路透曝光后,近日又有全新路透流出,这一次二...
1、中国过去有句俗话: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2、 "古人把文学,武学,叫作文艺,武艺。3、古人这...
本周邻二甲苯价格上涨据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统,截止4月13日邻二甲苯价格8700元 吨,较4月6日邻二甲苯...
软件变化请查看:更新日志 软件下载请转到:发布页面 或者到网盘下载(网盘内有MAC、windows版):htt...
美好”为主题,探讨新时代下白酒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在会...
所以就算是乔纳·詹姆森常年宣传“蜘蛛侠威胁论”,蜘蛛侠也拿他没招,毕竟乔纳·詹姆森也没有做过违法...
监督指导市场内经营者将《营业执照》置于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确保证照齐全、亮照(证)经营、证照名称...
【中考说明与训练数学答案2023】相关推荐文章:中考说明与训练数学答案2023决胜中考数学答案2023江苏2023...
截至2023年4月12日收盘,宇晶股份(002943)报收于45 15元,下跌2 25%,换手率5 91%,成交量4 08万手,成交额1 83亿元。
恒太照明(873339)公布2022年度分配预案,拟10派3元(含税),本次权益分派预计派发现金红利6606 11万元。...
1、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化合物的一种方法是,用溶剂将固体长期浸润而将所需要的物质浸出来,即长期浸出法。...
联想新款笔记本京东热销中,性能十分不错。这款小新Air142023酷睿版采用一眼纤薄轻颜设计,结合旗舰工艺...
1、晔[yè][字义]:光。2、~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
天山铝业2022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2元股权登记日为4月18日
富满微(SZ300671,收盘价:57 97元)4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2022年年度业绩说明会定于2023年4月28...
1、OPPO手机刷机首先将手机关机。2、02关机后,同时按住【电源键+音量减键】进入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首次就国防部等美机构机密情报文件泄露一事进...
《模仿犯》(2023)剧照一部备受关注的推理剧,为什么会让人失望?网飞最新的台剧《模仿犯》,播出前收...
近年来,大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行“3210”工作法,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4月11日,广西边检总站百色边境管理支队对外通报称,该支队龙邦边境派出所在广西靖西市龙邦镇边境辖区内...
一、武进区积分入学电话各受理中心咨询电话雪堰镇:雪堰镇政法综治服务中心(雪堰镇潘东街58号),8616114...
记者4月12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该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试车台考台试车方案通过评审,标志着其...
资讯News
08-28
06-20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聚焦Policy
当好农民工的“护薪人” 近日,罗某等7名农民工在收到被拖欠的工资后,纷纷打电话向江西省南昌市...
“通讯录里所有人都知道我欠钱了”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大连宝马车撞人案肇事司机被判死刑 本报讯 记者韩宇 10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
医院财务迷上网络赌博输光5000万元公款 □ 本报记者 马维博 □ 本报通讯员 汪宇堂 曹...
辊环车削 雕琢毫厘(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23年来,雷虎始终扎根一线,改进钢材轧制工艺...
交警严查超标电动自行车挪用“白牌” 截至昨晚6时,处罚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共计6585笔;下一步将...
明起寒潮来袭 北方气温普降10℃以上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周日北京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
多种蔬菜价格降幅达五成 包括菠菜、蒿子秆等 预计本月中旬蔬菜恢复供需平衡 本报讯(记者...
北京周日最低气温或达-4℃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中央气象台获悉,新一股...
昌平一家四口确诊新冠肺炎 天通北苑第二社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朝阳两涉疫校区及16所学校停课 ...